完美体育史彭元|不慌不忙地朝泉水走去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3-07-09 20:19:13    浏览:

[返回]

  他悄地坐进了化妆间,钥匙放到裤兜口袋里,换掉了球鞋和卫衣。妆化好了,头发向后梳成蓬松状,穿着一套黑白棉布条纹西装的他站在白色幕布前,对着摄影机,腼腆地踱步,然后站定。“这样行吗?”他下意识地问了问摄影师和编辑。

  三年时间过去了,这张脸上已经看不出“严良”的痕迹了,也没有“王北”的样子。

  2020年,15岁的史彭元凭借热播剧《隐秘的角落》里那个爱打架、讲义气的少年被大众熟知;2022年,他再次和辛爽导演合作,成了《漫长的季节》里那个戴黑框眼镜的、孝顺腼腆的“北”。2023年5月,随着电视剧播出后拿到超高口碑,史彭元又一次引起了观众关注和讨论。

  镜头前,他缓缓地调整动作,显然,他不是一个“拍照老手”,他更倾向于表情严肃地,一个侧身,一次走动。更多的则是在化妆间里腼腆地笑着搭话,在走廊里悄悄准备口播内容。面对提问,他总是用一双黑而亮的眼睛望向你,直到你习惯那点亮色。

  “车是新换的,之前那辆是二手的,刹车不太灵。”拍摄结束后,这句话是采访的开端。

  “嗯……首先他是个美术生,经常画画,肯定需要维持聚精会神的状态,所以得戴眼镜;其次,他得和王阳拉开距离,王阳是张扬的,他是‘那样’的头发,‘那样’的说话方式,我就需要和他形成反差。眼镜也是反差之一。”

  “一个美好的人”,这是史彭元在脑海里给王北的定位。拿到本子看了好久,他发现这个角色是全片中唯一一个“身上没有不好的事发生的人”,他的“美好”来自父子间的互动,来自一种纯粹的亲情关系,于是决定,不要给这个人物增加太多设计性的成分,就要让它像个“被保护的壳”。

  见到辛爽,导演给出可操作方案:“不要把王北当成王响的儿子,而是要演出那种,王响是王北儿子的感觉。”乍看有点反直觉,但戏马上顺了,一个即将成年的男孩,边从微波炉里端出食物,边抱怨头发花白的父亲昨晚为何晚归,他们演得自然而然,文通气顺。

  2021年《漫长的季节》开机前,史彭元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辛爽,心里多少有点紧张。《隐秘的角落》大获成功,使它成为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出道作品”,剧组融洽的氛围,辛爽对作品的认真和热情,也让史彭元印象深刻,这次再合作,不自觉存了“酬师”的念头,“就像学徒自己在外面历练了一番,巩固了自己后再见师父,想把之前学到的东西都用上,检验自己的进步程度。”

  这几年“历练”,史彭元确实做了不少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从“懵懂”到“浮躁”再到“内敛”的三年。每个阶段的感受看似转瞬即逝,又都在下一个阶段慢慢返回,像潮汐之后的沙滩,一层层沉淀在自己身上。

  拍《隐秘的角落》时,少年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还茫然无知,只觉这工作有趣,尽兴,在烈日下滚在鱼虾里被痛打,皮肤上黏腻的触感和海鲜腐坏的气味构成回忆的底色,可尽管难熬,人还是乐在其中,一言一行,在戏里演的是本能。

  但到了《一刀天堂》,人好像忽然开了窍,先是从拍戏里感受到“做别的事从来没感受到的快感和成就感”,从前辈段奕宏身上得到无穷动力。“那个时候,我忽然才知道,原来演戏是这样一个感觉,我在里面的状态很放松,包括和段奕宏老师演戏的时候,那种碰撞的感觉,完成的时候会觉得很爽,是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同时他开始迷上健身,希望让自己更强壮更有担当,一心想让自己快点长大,赶紧成熟。

  让史彭元回过味儿来的是一部文艺片。《隐秘的角落》之后,各方片约不少,大多是和前作形象类似,不用费劲就能够得着的角色,但史彭元和团队最终选择了《去看大海》。导演方亮这次的新片讲的是一群主流视野之外的深圳打工者。

  一个落榜、丧父的懵懂少年,史彭元用一个长长的句子描述了自己在影片中的角色。他与自己之前出演过的所有角色都不太一样,和他本人的身份性格更是相距甚远。习惯在实践中学习的他没了参考项,为了尽快入戏,只好依靠导演推荐他看的几部相关电影来找感觉。2021年在深圳的一个月,是他不长的演艺生涯里最难熬的时段。

  “它要求非常自然的表演,比我平时说话还要自然。但我抓不住那个身份,只能无限逼近它。”导演年纪不大,和史彭元共同语言挺多,两人每天要花大量时间聊剧情。一旦感觉对了,在茫茫大海中摸住那个角色的一小部分,就得强迫自己千万不能撒手,一个月每天都有好几场戏,就算回到住处,人也得保持紧绷。回忆起那阵子,史彭元向椅背一躺,身体先有了回应:“头疼。”

  可这样不成熟地左冲右撞,反而有了比过去更多的机会调试自己。有时拍累了,史彭元会更想尝试不同的演法,“同一个状态按导演的要求拍了前五条,我就按自己的想法再来一下。”导演有时采纳了,两人都有创作的快感。

  成果也是实实在在的。这个过去最爱看《导火线》《叶问》,喜欢散打和篮球的小伙子逐渐学会体察表演中除了直觉之外更细微的情感要素,不需要大喊大叫才是开始生气,开心不一定都需要大笑,哭也不一定需要掉眼泪。在《漫长的季节》里,史彭元和范伟对戏,开始察觉到对方递过来的“藤蔓”—“你只要顺着藤蔓,慢慢地正常地走,就不会出错。”

  知道什么是好,往往是水平提升的标志,只有这样,这些“好”才会反哺自己的表达。《漫长的季节》临近大结局,史彭元饰演的王北在桥边抱起自己的父亲王响,画面交叉剪辑,是18年前王响抱起铁道旁被遗弃的婴儿。这时的感情,既需要释放又得留下克制的余音,史彭元回忆,自己当时的表现仍是发自天然,但他已经不再是《隐秘的角落》里生气只会撅嘴的严良。

  史彭元的上一部作品是电影《八角笼中》,这个项目以面对生活不认命也不服输的现实题材故事为基础,戏中有大量的格斗动作戏。拍这样的戏,对身体素质必然是有要求的,既需要演员节食控制身材,同时也得确保出拳踢腿的时候,动作具备力量和美感,史彭元两头兼顾,饶是辛苦,但也尽兴。在身边的工作人员眼里,他还是那个腼腆礼貌、不给人添麻烦的小伙子,有一次对打后仰时把头磕伤了,他等到杀青半年后才在闲谈中和大家提起。饶是如此,他还觉得自己现在有了“策略”,不再像以往拍戏时那么蛮干,不惜力。他笑着承认,“对比起来,其实我以前有时候就是想要受伤,就像奔着受伤去做动作似的。现在就好很多,知道把力气往哪放,更有效率。”

  像所有这个年纪的男孩一样,史彭元渴望“男人”的角色定位,当被问及“成人”对他意味着什么时,又迅速地回以“责任”:是对自己所爱的职业负责,也是对身边的人负责。

  关于表演,史彭元一直很崇拜段奕宏。不仅因为看他的戏让人忘我入迷,也因为他身上的“男性魅力”。拍对手戏时,那是少年的他“想成为”的具象化身。经过这几年的历练,再坐定重新思考,自己究竟喜欢这些前辈身上的哪些特质?最终,他意识到自己想要的其实是“现实感”:粗粝的,真实的,都是他“现在最熟悉也最想尝试的表演方式”,只因为角色离生活越近,表演就越难偷懒,越耐咀嚼,也越能真的演进人心里。

  这段日子,史彭元有时间就追《漫长的季节》。虽然剧情是追凶,但随手打开一集,听剧里的角色们闲聊几句,人就真的能得到某种安全和安慰。他常常想起和前辈范伟、秦昊、陈明昊和杨一威捋罪犯线索的那场戏,剧本上原本只有几句台词,屋里的四位老师却一句接一句地把对话进展得如此生动自然,偶尔冒出的几句“闲嗑”,把在门外等着进场的他逗得憋不住笑。那种无招胜有招的自在状态,正是史彭元希望自己某天能真正拥有的能力——他习惯将其称之为“正常”。

  《八角笼中》之后,因为要准备高考,史彭元已经很久没有做自己视为一生志业的工作。实在戏瘾上来,他就自己在家里对着镜子演。他说,自己一直想尝试的角色是“傻子”—或者说,失常者,比如《Hello!树先生》里的树,《推拿》里的沙复明—在充分满足现实感的前提下,那是离他距离最远,因而也最有挑战性的角色。

  除了这些镜前的“小练习”,这份聚光灯下的特殊职业似乎并未在史彭元身上留下其他痕迹。这一年,他的生活又短暂地回到了同龄人应有的“正轨”:上课、补习、和哥们儿去麦当劳闲坐、掰手腕。有一天还因为想打篮球,半夜骑车到处买打气筒,跑了一路也没买到,只好捡了一颗别人留在场地里的旧球,过了过瘾。

  他没把自己的“名气”太当回事。他看作品总想直接看最终剪辑版本,因为那是属于观众的角度。新剧播出,也顾不上看网上的评论,只把剧拿给父母看了看,看他们笑得乐呵呵,这才觉得放心。还记得三年前《隐秘的角落》上线,他兴冲冲推荐给身边的好兄弟,男孩们笑着闹着看了几集,并没觉得好朋友的这份新工作有什么不同寻常。这些来自最亲近的人们的自然状态,反而让史彭元感到安全。

  到了盛夏,史彭元就满18岁了。像所有这个年纪的男孩一样,他渴望“男人”的角色定位,当被问及“成人”对他意味着什么时,又迅速地回以“责任”:是对自己所爱的职业负责,也是对身边的人负责。说这些话时,他本就乌黑的眼睛变得比其他时候更亮,忽然让人想起一粒种子。而每一粒种子都拥有长成大树的全部能量,人的生命一直是本自具足,它需要的只是时间。

  今年夏天,史彭元想去看看大海。记忆里上一次海边度假,还是十年前和父母一起去北戴河。那时的他对前路将要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而十年后,他已经拍了一部名叫《去看大海》的电影,触摸到许许多多不曾经历和想象过的人生。不过遗憾的是,那次在片场时间太紧张,他已经有点忘了深圳海滩的颜色。

  还好,即使不在海边也还是可以很舒服。那天拍摄收工已经不早了,换回自己的衣服后,史彭元从口袋里摸出了电动车钥匙,摆在桌上。工作人员担心他的安全,他笑笑说没事,“正好可以在初夏的夜晚完美体育,骑着车吹吹风。”

搜索